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
編輯:金臺資訊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6-4 閱讀:
農業生產更加高效。精準農業、農業機械化等農業技術和農業設施裝備的革新,不僅能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農產品品質,也能推動農業資源節約利用。比如,分子育種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能夠培育出具有更強抗病蟲害能力、更高適應性和更高產量的作物新品種,有利于減少對農藥和化肥的需求,也能夠提升作物單位面積產出。又如,農業機械化可以有效節糧減損。人工收割小麥的遺撒損失通常在5%—8%,使用聯合收割機在正常條件下的平均損失率只有約1%,使用更先進的智能北斗導航聯合收割機還能進一步降低機收損失。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持續提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安裝北斗終端的農機達到220萬臺,植保無人機總量近20萬架。這些技術的應用在促進生產方式變革、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農業生產更加智能。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正在融入農業生產、儲藏運輸、流通交易等各個環節。比如,遙感技術讓農業管理者能夠宏觀監控作物生長和土地使用狀況,為調整要素投入提供數據支撐;智能監測設備能夠實時監控農業生產環境,助力及時發現并解決生產問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分析農業數據,能夠預測作物生長趨勢和市場需求,為農業生產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當前,我國正在不斷加大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示范和推廣力度,到2023年底累計支持建立了31個國家智慧農業創新中心、分中心以及97個國家智慧農業創新應用基地。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加快迭代,不僅使畜禽養殖、田間種植、機械裝備等變得更加智能,而且推動農業管理和服務更加現代化,為傳統農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農業生產更加綠色。綠色興農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推廣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的綠色技術及有機農業技術,可以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減少生態環境污染。積極探索有效技術路徑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僅可以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也有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強生態農業探索,如農林復合系統通過將農作物與多年生木本植物交互種植,可以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增強水土保持能力;發展垂直農業,利用室內種植技術,配備自動化控制光照、溫度和濕度的系統,以及采用無土栽培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并減少資源消耗。在一系列綠色技術、有機農業技術的推動下,2023年,我國化肥農藥施用持續減量增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處置率分別超過78%、88%、80%。同時,新認證綠色、有機和名特優新農產品數量1.5萬個,全國農產品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8%。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