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
編輯:金臺資訊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6-4 閱讀:
在勞動者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能夠熟練運用手機、智能設備等“新農具”的農業勞動者正在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他們越來越多地運用智能化農業裝備,改變著傳統的農業勞動形態,推動農業生產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在勞動資料方面,以無人機、農業機械、現代設施農業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勞動工具快速發展,推動農業生產管理更加智能,使農業勞動資料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農具和簡單的生物材料;生物飼料、生物肥藥、農業疫苗、可降解農膜等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飼料、化肥、農藥、農膜等,在降低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負面影響的同時,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在勞動對象方面,通過生物育種技術對常規動植物品種進行改良和培育,作物種源不斷向高產、優質、耐逆的方向躍升;依托智能裝備開展農業生產,土地等自然資源的約束不斷降低,拓展農業生產空間和技術邊界,催生了新的勞動對象。
新的勞動者、新的勞動資料、新的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不僅能夠大幅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而且能夠催生農業發展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在不斷完善。
數字鄉村戰略深入實施。我國深入把握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提高的大趨勢,大力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加快物聯網、地理信息、智能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深化農業農村大數據創新應用,建立空間化、智能化的新型農村統計信息系統,等等。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堅持城鄉融合,創新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引導城市網絡、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向鄉村流動,促進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當前,我國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加快完善。
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能夠推動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拓展發展的空間與可能性。在實踐中,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農產品質量檢測與控制更加精準和高效,極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與農產品質量。特別是智能農業機器人的應用,不僅能準確識別作物病蟲害并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還能精準施肥、除草,顯著優化農業生產過程。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