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機理、挑戰與進路
編輯:大河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5-28 閱讀:
三、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治理進路
(一)制定智慧農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發展政策
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根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堅持市場化、國際化導向,科學制定智慧農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政策層面實現智慧農業與鄉村振興的有效對接,為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創造政策條件。智慧農業發展涉及發展改革、農業農村、財政、科技、水利、商務等多個部門,推進智慧農業發展需要多部門間的協同推進,應構建和完善各部門協同聯動機制,如設置部門間的聯席會議制度,溝通、協調、解決智慧農業發展中跨領域難題,高效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各地方要對接好國家層面的發展規劃,依據本地農業發展基礎和特點,認真研究地方發展智慧農業的優勢與挑戰,堅持問題導向,從智慧農業發展目標、發展思路、推進辦法、保障機制等方面落實好國家智慧農業發展規劃。形成中央統籌規劃、各部門聯合推進、地方積極落實的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新局面。
(二)加快技術創新和應用轉化,降低技術成本
一是不斷拓展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把智慧農業應用延伸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各個環節。以智慧農業應用場景創新推動農業產業升級,通過大量的物聯感知,提升農業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將人工經驗轉換為機器經驗,提升應用場景效率。二是結合應用場景,圍繞信息感知、自主決策、精準作業等智慧農業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應用技術研究,重點支持傳感器、智能機械等短板核心技術研發,加大算法、模型、智能裝備和數據平臺一體化建設。三是有效降低智慧農業相關技術使用成本。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以財政補貼或購買服務方式支持農業經營主體降低發展智慧農業的技術成本,提升推廣智慧農業的經濟可行性。
(三)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投入機制
發揮好政府在智慧農業發展中的組織引導和調控作用,構建多元化協同投入機制。在智慧農業發展的起步階段,應重點發揮好政府的規劃、引導作用,創新資本投入模式,最大限度發揮政府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智慧農業發展。整合發展改革、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政務服務和數字化等相關部門的現有項目和資金,支持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和人才培育。積極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智慧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智慧農業發展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以購買服務方式支付相應對價,既保證社會資本獲取一定的收益,又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低成本的設備和技術服務。在智慧農業發展進入穩定階段后,政府財政支持職能應逐步弱化和退出,更好發揮政府的市場引導和監管職能,促進智慧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發展。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