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機理、挑戰與進路
編輯:大河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5-28 閱讀:
(三)智慧農業促進農業生態環境優化
生態振興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發展智慧農業能夠促進農業生態環境優化。在技術層面,智慧農業可以通過現代遙感技術準確監測大氣、土壤、水資源等農業生產環境,適時調整農業生產決策,精準把控溫度、濕度、日照等農作物生長條件,對病蟲害進行實時監測,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使用和農藥殘留,確保農產品綠色安全,減少農業生產污染。在管理層面,可以根據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變化,科學規劃農業生產,通過休耕輪作、科學使用有機肥等措施,有效促進土壤、水資源生態保護和修復。在營銷層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實現產銷對接,建設農業監控平臺和開放系統,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實時監控,隨時將監控內容推送至目標用戶終端,實現目標消費者全程監督農產品生產,確保農業生產綠色化。
(四)智慧農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靈魂和重要保障,智慧農業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新支撐。一是借助發展智慧農業構建起來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通過數字化信息采集,挖掘、整合、提煉鄉村特色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數字化、信息化發展,促進傳統鄉村文化傳播,提高鄉村文化社會認可度和農民的文化自信。二是通過建設開放型的鄉村智慧農業產業園,將農業高科技發展與傳統鄉村文化有機結合作為鄉村文旅產業的有效載體,實現智慧農業和文旅產業的相互促進發展。三是通過講好農村故事、傳播鄉村文化,賦予智慧農業產品、企業、產業以文化氣息,豐富智慧農業內涵,促進智慧農業與鄉村文化協同發展。
(五)智慧農業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鄉村振興離不開基層治理的現代化,發展智慧農業可以有效推動鄉村治理能力提升。首先,智慧農業通過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時準確掌握土地、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農業生產要素的基本信息,并通過云計算等技術統籌分析,最大限度地減少決策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科學預測事物發展基本趨勢,提高決策準確性和決策效率,為實現基層精準治理提供技術支持。其次,基層政府可以依托智慧農業發展,打造線上政務服務平臺,發布各類產業和政務信息,引導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方向,服務農民生產生活。同時,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也可以通過線上服務平臺反饋各種意見建議,實現信息的雙向溝通,提升基層治理效率和滿意度。
二、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面臨的挑戰
(一)政策支持有待進一步精準并加大力度
我國智慧農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還主要是靠政府引導、政策推動發展,沒有形成成熟穩定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和運營模式。從“十三五”到“十四五”,在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政府以試點、示范方式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將智慧農業試點示范區總結的經驗復制推廣,推進智慧農業進一步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還缺少完善的政策法規和細致的發展規劃。目前關于智慧農業的政策多體現在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中,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領域的政策文件中也涉及智慧農業的發展,但是缺少針對智慧農業的政策和發展規劃,還沒有將智慧農業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中。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