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機理、挑戰與進路
編輯:大河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5-28 閱讀:
(二)基礎硬件軟件存在短板
從硬件看,智慧農業發展離不開各種傳感器、控制設備、通信設備以及計算機等設備,這些設備的關鍵元器件我國自主設計生產能力有限,大多依賴進口,例如,被視為智慧農業“神經末梢”的傳感器,我國自主研發的產品靈敏度低、性能不穩定,難以滿足智慧農業發展需要。在智慧農業軟件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還主要依靠使用國外開發的各類軟件,這些軟件與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環境、發展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不適應性。數據獲取和處理技術是智慧農業發展的關鍵,軟硬件短板限制了數據采集、傳輸和處理,數據獲取難度大、準確性差,數據處理效率低是制約智慧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三)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投入機制沒有形成
智慧農業發展對資本的要求明顯高于傳統農業,智慧農業在基礎設施建設、設備保養維護、技術人才培育引進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目前智慧農業發展主要靠政府推動,從資金投入上看也主要靠政府支持,體現了在產業發展初期財政的支持、引導作用。但目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并不寬裕,尤其是大多數基層政府財政困難,對智慧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有限,2021年,我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財政投入占國家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比例只有1.8%。智慧農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投入等方面都存在較大風險,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智慧農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智慧農業的體制機制還沒有形成。
(四)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人才是連接鄉村振興和智慧農業的關鍵因素,是推動農業生產力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影響農業產量、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農業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水平。中央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強調“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智慧農業發展需要大量兼備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經驗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與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形成反差,智慧農業發展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21年末我國第一產業就業人員17072萬人,高素質農民只有1700萬人,占第一產業就業人員的10%。
(五)數據壟斷與數據安全問題凸顯
隨著智慧農業的發展,會產生數據資源和數據要素的壟斷,即平臺利用其用戶、技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積累并控制大量的數據。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特征,數據使用的邊際成本趨向于零。但是,數據擁有者會通過加密等手段實現數據壟斷,阻礙數據價值的進一步釋放,強化自身競爭優勢,侵害其他利益主體權益,甚至影響智慧農業發展。數據資源是智慧農業的核心資源和核心競爭力,大多掌握在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數據服務的各類技術服務企業手中,數據壟斷優勢使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在智慧農業產業鏈上具有更加明顯的競爭優勢,在產業鏈利益分配上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另外,數據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重視。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直接影響智慧農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智慧農業數據還承載著地理、氣候等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信息,如果數據因管理不善或外部侵入而泄露,必然影響智慧農業發展和國家安全。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