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編輯:人民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2-12-23 閱讀:
截至2020年底,我國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2億多農戶。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2021年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5.57億畝,有效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總數達到104.1萬個,有力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美好藍圖,在廣袤鄉村不斷鋪展。
推動鄉村宜居宜業:
“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鄉村承載著農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重要功能。農村環境直接影響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城鎮后花園。
良好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
——村里環境美起來,生產方式綠起來。
道路干凈整潔,街道兩旁每戶村民門口都擺放著垃圾桶,不時有保潔人員對垃圾進行集中清理……走進內蒙古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三合村,一派美麗鄉村圖景。
以前,這里也曾經歷“臟亂差”。為解決生活垃圾處理難題,當地采取“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治理模式。不僅大大改善了村里的衛生環境,老百姓也被動員起來,主動加入到垃圾清理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正在變為現實,三合村的變化正是全國鄉村面貌持續改善的縮影。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連續部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各地各部門真抓實干,不斷擦亮農村的綠水青山,扎實解決農民身邊的一件件“小事”,交出了亮麗的答卷。
截至2021年底,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亂排現象基本得到管控。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積極成效。各地各部門持續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2021年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比2015年減少17%以上和13.8%。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6%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1%,廢舊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