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中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
編輯:求是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6-18 閱讀:
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制度環境。自古以來我國農民就有精耕細作、趨利避害、順應自然的傳統美德,今天農業綠色科技賡續農耕文明精髓,賦予農戶家庭經營新的強勁動力。必須毫不動搖長期堅持、鞏固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賦予農戶充分的經營自主權,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發展適合農業綠色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完善支持適度規模經營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強化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金融激勵等政策支持,構建標準明確、激勵有效、約束有力的農業綠色發展制度環境。
推動農業綠色科技創新與現有農村經營體制創新深度融合,支持發展綠色化、數字化、集成化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不斷強化主體帶動,支持綠色生產技術、裝備在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廣泛應用。建立健全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產業強鎮、產業集群綠色發展機制。支持聯農帶農平臺經濟做強做大,建設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復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支持綠色技術集成創新,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化改造,組裝集成一批適宜不同品種、不同區域的綠色技術,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加快綠色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集聚科研院校、涉農企業、社會團體等各類創新主體力量,開展產學研企聯合攻關,加快突破農業綠色發展技術瓶頸。科學規劃建設一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夯實服務國家和地方農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要素支撐基礎。
以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及綠色技術標準化體系為支撐,構建精準高效的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堅持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推動制定農業綠色化、數字化分級分類標準及園區標準、企業標準等,培育一批各類農業組織的標準“領跑者”。實施農業標準化提升計劃,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準生產,發揮示范推廣作用,帶動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依托標準化體系和監測體系,建立、完善并精準執行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政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業綠色發展支持力度,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創新綠色金融政策,豐富完善信貸、保險、基金等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引導社會投入。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民主體,支持形成“政府—市場—農民”協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高效機制。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立各級黨委政府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獎懲機制,強化制度約束,完善市場機制,引導社會參與。完善法律法規約束機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普通農戶發展綠色種養,提供專業化全程化綠色技術服務。加強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努力形成全社會群策群力、協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新格局。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