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新征程 加快現代化農業強省建設
編輯:金臺資訊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3-2-10 閱讀:
產業鏈打開了傳統農業大省躍升為農業強省的“總開關”。我省加快發展優質專用小麥、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十大優勢特色農業,優質專用小麥1628萬畝、優質花生1939萬畝、食用菌產量178萬噸,均居全國第一位,優勢特色農業產值占比57.8%。
我省加快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圍繞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重點產業,開展企業提級等五大行動,規劃建設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和60個以綠色食品業為主導的開發區。全省糧油加工轉化率達80%,主食產業化率65%,生產了全國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饅頭,農產品加工業成為全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
“春不過旱、夏不過熱、秋不過澇、冬不過冷”,獨特的氣候環境,孕育出溫縣岳村街道韓郭作村鐵棍山藥的絕佳品質。
“作為全村的致富寶貝,鐵棍山藥種植面積達2700余畝,畝均產量3500余斤,每斤售價5元—10元。憑借鐵棍山藥特色種植加工,我們村被評為首批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該村黨支部書記韓秋太自豪地說。
“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我省打造“豫農優品”整體品牌,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國家級農業品牌25個、省級農業品牌821個。
通過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和品牌化,農業大省的糧油產能優勢升級為加工優勢、產業優勢、品牌優勢,價值鏈不斷提升。
農村宜居宜業 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在中原大地的秀水明山之間,一個個氣質獨具的小村莊宜居宜業——
博愛縣探花莊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冬桃、櫻桃等多種果樹星羅棋布,一畝園十畝田,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信陽浉河區黑龍潭村,無處不種茶,無家不炒茶,當地種植毛尖歷史悠久,市場遍布全國,日子過得如毛尖一樣清新自在;
嵩縣三合村,傳統民居散落山間,寫生的人三五成群,人在景中,景在畫中……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根據地形地貌和資源稟賦的特色,全省4.58萬個行政村中,已有1.95萬個村莊形成了“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成果,占全省村莊總數的42%。
人居環境,整治增“質”。我省扎實開展“治理六亂、開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動,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68.7%,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6%。
硬件軟件,均衡發展。我省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實施8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截至去年11月底,新改建農村公路9331公里,啟動59個縣(市、區)農村供水“四化”工作,新建農村5G基站1.3萬個。推動4項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新建村鎮幼兒園100所,實現縣級“三所醫院”達標建設全覆蓋,建成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