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建設 破解農業農村發展現實難題
編輯:中國工業報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9-10 閱讀: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認為,相關部門應強化跨部門政策協同,創新農業支持政策體系,確保政策落地與效果放大。開展制度創新試點,探索適應國情農情的農業支持模式,為全國推廣提供實踐依據。構建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農業政策、市場信息、科技服務等,提升農業管理與服務效率。建立健全政策實施的監督評估體系,及時反饋政策執行效果,調整優化政策方向,確保政策精準實施。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補充道,為確保政策落地與效果最大化,還要加強政策宣傳解讀,確保農民群眾充分理解,并給予支持,同時充分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
水稻秋收。(圖片來源:攝圖網)
加速強農惠農富農產業布局
在眾多產業中,可先從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電子商務開始,繼續通過電商賦能,帶領老百姓把農產品種植、養殖好,賣出好價錢。消費者得實惠,農民得收入,反過來促進農村和農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在強農惠農富農過程中,哪些產業需要重點關注?通振遠表示,一是糧食產業。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需要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節水灌溉和高效施肥技術,確保糧食穩產高產。同時,加強糧食儲備和流通體系建設,保障糧食市場穩定。二是特色農業。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如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等,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需要通過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拓寬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三是現代種業。發展現代種業,提高種子質量和品種創新能力。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支持種子企業研發新品種,提升種子產業競爭力。四是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提升加工能力和產品質量,同時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保障農產品新鮮度和品質。五是鄉村旅游業。利用農村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民增收。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同時保護好農村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六是農村電商。發展農村電商,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物流配送能力,同時提供電商培訓,幫助農民掌握電商運營技能。
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教授補充道,在眾多產業中,可先從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電子商務開始,繼續通過電商賦能,帶領老百姓把農產品種植、養殖好,賣出好價錢。消費者得實惠,農民得收入,反過來促進農村和農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