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建設 破解農業農村發展現實難題
編輯:中國工業報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9-10 閱讀:
經濟學博士羅迎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面臨全球糧食安全壓力增大、國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農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農業社會化服務供需不匹配、農民增收動能減弱等問題。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可以調動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村全面振興。
云南羅平秋收景象。(圖片來源:攝圖網)
通振遠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加快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還需要著重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現實矛盾。
第一,農業生產效率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隨著資源環境壓力的增大,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難以持續,迫切需要通過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第二,著重解決農業產業鏈條短與市場競爭力弱的矛盾。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該項制度應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同時,市場需求的變化對農民增收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通過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第三,注重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與農民融資難的矛盾。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金融資源下沉力度不足,農民融資渠道有限,影響了農業投資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加強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拓寬農民融資渠道。第四,著重解決農村人才流失與農業發展需求人才的矛盾。隨著城鎮化持續深入發展,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農村人才流失嚴重,農業發展缺乏專業人才和技術支持。應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農業人才。第五,著重解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與農民生活保障需求的矛盾。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農民在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看病難”“上學難”“養老保障不足”依然是困擾農民的難題。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可以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持續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第六,著重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的短板問題顯著,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鄉融合發展任務依然艱巨。
加快制度供給的系統集成
為推動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有效落地,相關部門應強化跨部門政策協同,創新農業支持政策體系,加快制度供給的系統集成,確保政策落地與效果最大化。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