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加減乘除法”助力生態低碳農業強區建設
編輯:中國網三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3-2-17 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建設農業強國要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要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和京郊農業大區,平谷區如何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走出一條既符合實際又富有特色的生態低碳農業發展之路?近日,記者專訪了北京市平谷區副區長李子騰。
“總書記關于生態低碳農業的重要論述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闡釋相呼應,是中國式現代化在農業領域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李子騰表示,“生態低碳農業”的提出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全面升級,也將為平谷區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李子騰認為,優越的生態資源稟賦為平谷區發展生態低碳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據介紹,平谷“山水田林湖”要素齊備,生態良好,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資源600余種,全區森林覆蓋率達67.3%,位居全市前列,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8671億立方米,8個河湖獲評“北京市優美河湖”,生態底色愈發亮麗。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后,平谷區再次摘取國字號“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這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最高榮譽。
“為有力踐行‘大京郊服務大城市’,平谷區堅持‘生態立區’,聚焦綠色發展關鍵領域與薄弱環節,巧用‘加減乘除法’,厚植農業綠色底色,助力生態低碳農業強區建設。”李子騰表示。
在模式探索上做“加法”。依托“生態橋”治理工程,把果樹枝條廢棄物、養殖廢棄物等農業廢棄物統一收集、統一處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制作高品質有機肥,制定“1噸樹枝兌換1噸有機肥”的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全區已處理果樹枝條30余萬噸,生產高標準有機肥20余萬噸,系統解決了困擾農村多年的環境治理、土壤改良等重點難點問題,最終實現“治環境、保生態”的發展目標。2022年,平谷區政府與中國環保集團合作組建中節能生態橋(北京)環保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國企優勢,有效落實雙碳理念,探索碳匯交易,助力平谷區低碳農業發展。
在農業投入上做“減法”。為保障食品安全,平谷區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通過技術培訓、現場觀摩會等形式,提高種植戶綠色施肥技術推廣應用。建成市級全程綠色防控基地8家,示范推廣生物農藥、防蟲網、黃藍板等綠色防控技術20余項,其中,2家基地獲得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公布的首批100家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基地。開展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處置,建立地膜回收網點40個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79個。積極推廣應用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建立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點4個,累計示范面積1000余畝次。全面推動平谷農業綠色轉型,讓農民種出來的農產品品質更高、更安全。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