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農業經濟穩定向好 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
編輯:新浪財經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2-9-15 閱讀:
四、農業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穩產高產基礎更加堅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大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耕地灌溉面積持續增加;加大對中低產田的改造力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穩步增加;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基礎條件不斷改善,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業穩產高產能力進一步增強。
(一)耕地灌溉面積持續增加,農業穩產底氣更足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是農業得以正常進行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持續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興修農田水利,2021年國家財政用于農林水事務的支出達22146億元,比2012年增加10172億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長7.1%。在國家財政的大力投入下,農田灌溉條件明顯改善,2021年末我國耕地灌溉面積10.44億畝,比2012年增加10702萬畝,年均增長1.2%。耕地灌溉面積持續增加,為穩定農業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農業高產更有保障
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命根子,尤其是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對實現農業穩產高產具有重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財政投入,通過土地整治建設,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穩步增加。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21年全國新建成1億多畝高標準農田,累計已完成9億多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高標準農田的建設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
(三)農業機械裝備普遍應用,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翅膀,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至關重要。2012年以來,耕整機、聯合收割機、自動飼喂機、制氧機等大中小型農業機械廣泛應用,農業機械總動力逐年增加。據統計,2021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8億千瓦,比2012年增加0.5億千瓦,2013—2021年年均增長0.6%。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帶動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率快速提升。據有關部門統計,2021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1%,其中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7%、90%和84%;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機械化率分別達到36%和32%,我國農業生產已進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發展階段。
五、農業經營方式進一步轉變,現代農業活力更強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