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
編輯:金臺資訊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12-4 閱讀:
完善鄉村富民產業營銷方式
注重運用網絡營銷渠道。在數字化時代,互聯網的使用對提升信息傳遞效率、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優質的鄉村農產品及特色服務,受地理條件束縛,難以觸及更廣闊的市場,形成“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局面。借助網絡營銷渠道,有助于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銷路,從而增加農民收入。為此,需進一步加強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地區網絡覆蓋率和寬帶普及率,提高移動網絡信號強度。加快完善鄉村物流體系,推動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及配送中心建設,健全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設施,不斷促進農產品流通高質量發展。加強農村電商市場主體培育,加大對農村電商企業的支持力度,提升農民的數字素養和電子商務技能。
注重強化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建設是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其流通效率和附加值的關鍵環節,對促進鄉村富民產業提質增效和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明確品牌建設目標定位,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培育企業自有品牌,構建特色產品品牌。強化品牌營銷推廣,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模式,通過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平臺等線上工具,以及產品發布會、展銷會和品牌推介會等線下活動,進行有效的產品宣傳,樹立品牌形象,提升消費者認知度。豐富品牌內涵,挖掘品牌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增強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和忠誠度。健全質量管控,結合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加快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和系統的質量控制體系,推動品牌認證與追溯機制建設。
優化鄉村富民產業協調機制
構建區域產業發展利益協調機制。發展鄉村富民產業,需要協調區域利益關系,避免產業同質化、資源浪費、地方保護等問題。構建跨縣域的組織協調機制,以省、市級政府為主導,發揮產業協會的紐帶作用,統籌某一區域內的產業規劃、產業布局、招商引資和信息互通,打破縣域間的邊界壁壘,避免因同一招商引資項目產生惡性競爭,基于各地資源稟賦,構建錯位競爭、互相關聯、分工優化的縣域產業生態體系。通過產業整合,避免縣域內部產業“小、散、亂”狀況,優化區域內分工布局。
合理分配鄉村富民產業發展利益。發展鄉村富民產業的根本目的在于帶動農民致富增收,促進共同富裕。為此,需要構建公平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建立契約型、股權型和分紅型等利益聯結方式,讓農民真正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鄉村產業,優化鄉村作坊、家庭工場、庭院經濟和個體工商戶等的發展環境,推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和創業。農村集體經濟是推動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應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拓展農民和農村集體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并從中獲益的途徑。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