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決定!保險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聚焦這些著力點
編輯:和訊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7-23 閱讀:
政策體系的打造,在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政策支持的同時,也需要險企創新保險產品、多方建立風險共擔機制等。劉春生認為,需要鼓勵保險公司根據科技企業的實際需求,開發具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如研發失敗保險、知識產權侵權保險等,滿足不同科技企業的風險保障需求。政府可以通過提供保費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降低科技企業購買科技保險的成本,提高其參保積極性。此外,探索建立政府、保險公司、科技企業等多方參與的風險共擔機制,分散科技創新風險,提高科技保險的可持續性。
發展多層次農險:擴面亦需注重理賠
農業保險是為農業生產發展服務的重要風險保障工具,在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方面,《決定》指出,優化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表示,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可以保障農民收入和穩定糧食生產。這一要求體現了對農業穩定和農民福祉的重視,同時也指出了農業保險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的關鍵地位。未來,保險行業將需要探索多元化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模式,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保險需求。
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創新特色農產品(000061)險種……在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險產品體系,為現代農業發展增添生機和活力層面,保險業正不斷深耕農業保險。一方面,保險業不斷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積極探索“保險+”創新模式;另一方面,深挖鄉村市場需求,因地制宜推進特色農業保險。
數據顯示,2023年,農業保險賠付1124億元,同比增長25.4%,惠及農戶5772萬戶,農險賠付率達到了80%。今年1—4月,農業保險賠付294億元,同比增長8%,惠及農戶813萬戶。在業內人士看來,包括涉農保險在內的險種,在未來的增長空間依舊廣闊。
不可忽視的是,農業生產面臨著諸多風險,如自然災害、病蟲害等,這些不可預見的因素可能給農民帶來巨大損失。基于風險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僅需要因地制宜開展特色農險產品創新、推進農業保險條款通俗化和標準化,同時也離不開包括保險機構在內的各方提升保險服務質量,加強宣傳引導。
對于農險而言,其在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屢被提及,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做到應賠盡賠。在無情的自然災害面前,應賠盡賠、精準理賠對于農民后續的恢復生產以及信心提振至關重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農險承保時要加強風險評估與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理賠時要完善理賠制度與流程,明確理賠標準和程序,確保理賠工作的規范化;加強與農戶的溝通與協調;推進保險科技在理賠中的應用與創新,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定損和查勘,利用大數據分析提高風險評估和預測的準確性,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理賠流程和智能客服等。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