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
編輯:求是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6-18 閱讀:
農業綠色科技促進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又好又快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催生了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一批新業態,各地因地制宜發揮生產要素聚合優勢,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走科技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綜合服務的路子,促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等相互融合,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一些地方通過綠色技術對農村一二三產業間的滲透,將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資源要素進行跨產業集約化配置,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帶動了農業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變革,從而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讓更多農戶共享增值收益。2023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5900億元、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49萬億元。我國不少地方以綠色數字技術為載體,發揮“數字橋梁”作用,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推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農業綠色科技推動形成“政府—市場—農民”協同發展新機制。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協同政府、市場、農民行為,統籌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處理好短期與長期、局部與全局、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始終是事關農業乃至整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完成,農業綠色發展為農業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提供了保證。農業走綠色發展之路與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政府、市場、農民在綠色健康理念引領下,有利于形成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協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業增產增收、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改善、農民富裕健康的目標。盡管全國農藥施用量連年呈下降趨勢,但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此外,以數字技術為重要支撐的農業綠色科技的廣泛開發應用,有利于政府用好綠色財稅、金融、價格、投資政策等手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及時有效地引導各種要素資源流向農業綠色發展領域,推進生態低碳農業發展。
三、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更好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從整體看,我國農業綠色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主要表現在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還不深入,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經營方式仍未根本改變。從工作方面分析,存在“四多四少”問題:關注農業生產方式范疇的事情多,關注農業經營方式范疇的事情少;用行政手段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措施多,用經濟手段調動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業綠色發展的措施少;開發推廣農藝性的綠色技術模式多,開發應用智能裝備性的綠色技術模式少;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政策泛化性的多,精準性的少。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進一步推進農村經營體制創新,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農業綠色發展新格局。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