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發展的四大亮點與十大趨勢!
編輯:云灌溉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5-7 閱讀:
近年來,消費互聯網不斷向產業互聯網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智慧農業開始落地見效,智能化、無人化水平逐步提高。
我國正處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更把智慧農業放到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中統籌謀劃,推動智慧農業建設在“十四五”期間開好局、起好步。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本文將圍繞智慧農業展開,解析智慧農業發展的四大亮點與十大趨勢。
智慧農業四大亮點
一、新產品新技術蓬勃興起。
現代信息技術正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的各環節、各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農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傳統農業加快向智能化轉變,不斷涌現出田間墑情、作物苗情、病蟲情及災情監測等方面的智能識別系統和耕種收環節的智能機器人。
特別是自動化采收裝備、農業傳感器(環境監測、動植物體征監測)、監控攝像頭、病蟲害監測預警、水肥一體化等產品已得到廣泛應用。
在輪作休耕監管、動植物疫病遠程診斷、農機精準作業、無人機飛防、精準飼喂、長江禁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無人或少人農場破土而出。
隨著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夯實,特別是大數據、5G、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為無人或少人農場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
在河南鄭州、湖南長沙、安徽蕪湖、黑龍江建三江、浙江湖州、四川崇州、廣東佛山等地無人或少人農場破土而出,通過對設施、裝備、機械等遠程控制、全程自動控制或機器人自主控制,完成所有農場生產作業。
其中,綜合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智控軟件、灌溉設備而打造的“互聯網+農業灌溉管理體系”,實現“萬畝農場、一鍵管理”的案例屢見不鮮。
三、大數據建設初見成效。
數據是分析與預測的基礎,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將進一步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
從國家層面看,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信息系統整合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基本建成,政務數據資源共建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
從行業部門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相繼開展了蘋果、大豆等8大類15個品種的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試點,陜西建設了國家級蘋果產業大數據中心,重慶榮昌建成了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
從各地實踐看,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廣西等地積極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相繼建成了大數據平臺,河南正在全省范圍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數字化改革。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