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轉型升級正當時
編輯:中工網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4-10-15 閱讀:
原標題:農業保險轉型升級正當時
要在穩步擴面、增品、提標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從農業保險大國到農業保險強國的跨越。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地滿足“三農”領域風險保障需求。另一方面,持續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防火墻”和“安全網”功能日益凸顯,如何進一步提升保障水平、轉型升級備受關注。近日,財政部發布通知明確,擴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范圍。農業保險的“擴面、增品、提標”,又邁出重要一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部署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時,要求“優化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中也明確,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范圍,實現三大主糧全國覆蓋、大豆有序擴面。此次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擴面,正是落實一系列重要部署的重要措施。
農業生產經常承受惡劣天氣和病蟲害等各種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風險,一場臺風、冰雹或者暴雨,可能使農民顆粒無收、損失慘重。如何應對、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改變靠天吃飯的困境?農業保險就是為農民提供災害風險、市場風險兜底保障的一個重要工具。我國農業保險用十幾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世界上農業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保障農民收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關鍵來自政策的強有力支持。農業保險具有政策性屬性,單純依靠商業運作難以持續,需要財政對保費進行補貼,這也是世貿組織認可的“綠箱”措施。我國自2007年起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迄今累計撥付保費補貼資金超過3000億元,有力推動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穩居全球前列。在財政收支總體呈現緊平衡的大背景下,今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預算達562億元,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發展農業保險的高度重視。
農業保險發展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起步較晚,影響面廣、管理較為復雜,難以一蹴而就。從一開始的6省區試點到覆蓋全國,從僅有玉米、能繁母豬等6個品種到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地方優勢特色農業等多種類農產品,從“保物化成本”到“保完全成本或保種植收入”,不斷擴面、增品、提標。特別是今年在全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之后,又部署擴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范圍,助力中國的飯碗端得更牢。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