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促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編輯:中國經濟時報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3-9-15 閱讀:
保險機構對保險科技創新投入普遍不足。除了少數幾個農險規模較大的保險機構外,絕大多數保險機構發展重點在“鋪網絡、設機構、擴人員、掙業務”,“無暇顧及”保險科技創新應用,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保險機構依舊沿用“紙、筆、照相機”傳統的承保理賠方式,效率低下、道德風險嚴重。另外,即便是在科技應用較好的保險機構內部,對科技創新應用的投入也相當不足。部分保險機構則面對科技應用的高投入而“望而卻步”,并未意識到科技應用雖需高投入,但實際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推動農業保險科技創新的“五大妙招”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通過科技與保險深度融合,推動農業保險科技創新應用,進而促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朱俊生:政府和監管部門可支持和引導行業推動農險科技的創新應用,促進農險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升政府保險科技創新應用意識。政府要認識到農業保險科技創新應用不只是保險機構的行為,而是提升政策性農業保險監管與服務水平的重要支撐。同時,要分清政府與保險機構在保險科技創新應用方面的區別,政府可重點在保險行為監管、保費補貼管理、保險行業服務和社會公眾服務等方面推進科技創新應用。此外,應積極鼓勵各。▍^市)政府部門設立農業保險科技創新應用的專項資金,支持因地制宜地開展有本。▍^市)特色的保險科技創新。
二是優化鼓勵農險科技創新投入政策。要明確規定保險公司可采用科技手段進行線上公示等服務,為農險科技運用提供政策空間;在農險經營資質上,對于能充分運用保險科技提高服務能力、優化服務水平的保險機構,給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傾斜;加大引導和支持力度,對保險公司科技創新與合作項目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及財政補貼。
三是建立農業保險數據共享機制。為破除數據壁壘,應加快構建農業保險大數據資源的跨部門共享機制,依法依規共享氣象災害、農村土地確權數據、流轉數據和農業遙感等信息。加強隱私計算等技術應用,對涉及隱私的數據資源采用加密處理的方式,對涉及密級的數據資源采用必要的脫密措施,對涉及商業機密的數據資源采用二次加工訪問的方式,確保數據共享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同時,建立起政府部門、保險機構與第三方企業之間的業務融合與聯動機制,實現多方的互利共贏,打通農業保險科技創新應用的數據共享通道。
四是制定農險科技應用標準。行業可組織衛星遙感、大數據、物聯網、氣象等部門和專家共同研究出臺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格式、數據類型等標準,推動科技創新應用落地,提升農險經營的數字化和精細化水平。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