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完善農村政策性金融體系
編輯:高陽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3-11-10 閱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政策性金融兼具政策性和金融性雙重屬性,在增加農村地區基礎性投入、增強金融支持普惠性發展等方面能夠發揮巨大作用,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支持農業農村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工具。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政策性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市場更加立體,機構更加多元,產品更加豐富,傳導宏觀調控政策和支撐“三農”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應繼續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積極作用,以提高農業農村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為目標,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農村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健全農村政策性金融體系的內部協調配合機制
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地區居民尤其是新型經營主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出現快速增長,需求結構也更加多元,這對農村政策性金融供給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適應新特點、新需求,應進一步提高政策性金融服務的可得性,積極搭建政策性金融供給方的常態化合作平臺,推動政策性金融由獨立運作向協同發展轉型。以數據信息共建共享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各級大數據主管部門的引導作用,整合各部門和相關金融機構的涉農數據和信息,建立支農信貸、農業保險、涉農融資擔保、涉農直接融資等領域的數據動態共享機制,形成包含各類農業數據和農業金融數據的大數據信息庫,動態掌握農業領域金融供求總量、資金流動趨勢和風險聚集情況。同時,健全農業政策性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探索建立政策性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互通機制,增強監管部門間的工作協同,優化政策性金融監管大數據集成和使用制度,切實提高風險監測預警能力。
健全農村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協同創新機制
我國農業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活力不斷被激發,定制農業、創意農業、康養農業等新興業態紛紛涌現,并因此形成大量新的金融需求,這對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提出新的要求。目前,農村政策性金融的底層產品已經比較健全,特別是政策性擔保和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對傳統信貸、債券等金融資源流動形成重要牽引,也進一步凸顯了政策性金融為農業農村發展增信、避險等方面的作用。未來可以探索建立以政策性金融為紐帶的農業融資新模式,通過提高各類金融工具與相關政策的配合度,形成信息互通、優勢互補、環環相扣的金融服務供給,不斷優化政策性金融供給體系。為更好滿足農業農村地區新的金融需求,應積極推進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統籌聯動,充分發掘其促進金融資源流入鄉村的紐帶作用,擴大保單質押貸款等創新產品的覆蓋范圍,穩步提高農業信貸擔保的放大倍數,形成“政銀保擔”協同創新、聯合助力農業農村發展的良好局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