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鄉村振興
編輯:辛賢(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 來源:經濟日報 更新于:2023-11-10 閱讀:
農業強國建設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干好的大事。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建設農業強國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領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發展,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建設農業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愈加堅實。各地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2年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3731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6.1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筑牢糧食安全屏障的同時,我國農產品質量建設也得到明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越來越多的綠色農產品擺上百姓餐桌。
二是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打贏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33項過渡期銜接政策出臺實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全面建立,確定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并繼續傾斜支持,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通過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2012年增長10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2012年增長139.9%,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三是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農業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我國堅持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推動農業發展由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目前,已組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成80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至2022年的62.4%,取得了節水抗旱小麥、超級稻等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3%。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業勞動生產率也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雖然我國農業就業人員從2012年的25773萬人下降至2021年的17072萬人,但第一產業增加值從52377億元增加至83086億元。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