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米育種簡史 - 過去、現在、未來
編輯: 來源:智種網NOVOSEED 更新于:2022-5-30 閱讀:
3)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育成農華 213(NH07M × NH004),以NH07M 為母本、NH004 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 NH07M 是用美國雜交種 X1132X(先玉 335)開放果穗籽粒種植后,采用系譜法,選優良單株連續自交 6 代育成。父本是以早期南斯拉夫雜交種吉引 704 為基礎材料選育而成。
5)吉林吉農高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育成吉單53 (四-287 X 吉 A5302),吉 A5302 是以四-144 × PH4CV 為基礎材料選育而成。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玉米育種的歷史是一部伴隨著引進外來種質資源并進行選育改良應用的歷史。我國玉米育種工作者通過長期不懈努力奮斗,取得了輝煌成績,很多優良自交系和雜交種獲得獎勵,為我國玉米育種事業和種業的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建立了豐功偉績,是值得稱道和傳承的。
育種的基本要素是種質資源、是基礎材料,通過獲取有利基因、基因重組、育成優良自交系、組配雜交組合、篩選出優良品種。雖然過去(近百年來)中國育種者已對本土種子資源(最初也是外來種質)的改良利用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及水準,成效斐然,但客觀講國外尤其是美歐在科技水平、創新能力(諸如基因編輯、基因重組、轉基因技術等等)、研究成效等方面依然優勢明顯,有很多可以學習借鑒利用之處。
今后我國育種者除了對現有的種質資源持續改良提升外,在符合規則的前提下,仍需不斷及時引進國外新的優良種質資源并加以選育改良利用,使中國玉米育種材料起點始終處于世界前沿,為中國玉米育種事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提供新動能。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