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農業基本盤 勇創振興新局面
編輯:騰訊農業 來源:騰訊網 更新于:2022-12-9 閱讀:
入冬后的惠州,陽光依然溫暖和煦。在稔平半島的馬鈴薯現代農業產業園,大面積連片馬鈴薯種苗捅破地膜茁壯生長;在惠城橫瀝,田間的梅菜即將舒張開巨大的葉片,農人趁著好天氣為菜地澆水。忙碌的農田大地,冬日勞作“交響曲”持續奏響。
在克服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作為傳統農業大市的惠州,全市農業生產依然保持較快增長,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強勁韌性。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惠州農林牧漁業產值306.82億元,同比增長8.4%,“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供給充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當前,惠州扎實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各項工作,穩住農業基本盤,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品牌化發展,吸引涉農資本落戶投資,推動鄉村振興走在粵港澳大灣區前列,勇創振興發展新局面。
南方日報記者 烏天宇
守好耕地“命根子”
上半年2.84萬畝荒地復耕復種
趁著天氣晴好,在鐵涌鎮油麻地村旁的一片馬鈴薯田中,張叔正抓緊時間對自家的田塊進行補種。前段時間的陰雨天氣,使不少薯苗被雨水浸泡生病,好在當地農業部門及時發布通知,指導農民開展補救措施,才保下這季冬種“金蛋蛋”。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事關社會穩定、國計民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惠州地區,全年氣候溫暖濕潤,農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不僅讓馬鈴薯、番薯等糧食作物在冬季有了發揮空間,也使農民致富增收,更為糧食安全增加了一層“保險”。
目前,隨著晚造水稻收割完成,惠州農田已全面進入冬種環節。數據顯示,今年惠州全市已累計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76.03萬畝,其中春收糧食面積22.27萬畝,夏收糧食面積70.87萬畝,秋收糧食面積82.89萬畝;計劃冬種面積力爭達91萬畝,其中糧食面積達23.38萬畝。
守好耕地“命根子”,糧食安全底氣足。今年以來,惠州堅決防止“非糧化”“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種植用途,實施農村違法亂占耕地建房整治攻堅行動,并著力推動一系列守好耕地紅線硬舉措的落地見效。上半年,惠州有效推動2.84萬畝撂荒實現耕地復耕復種。
農科技術好幫手,撂荒土地變良田。鹽堿地種植海水稻、黃豆機械化耕種、鎮企合作推動量荒地復種……針對耕作條件差、復墾成本高、土地產出低等撂荒地,惠州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各類技術改造手段,分類施策引進推廣一批優新品種,多措并舉開展撂荒地復耕復墾示范試種,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注入強勁科技動能,并取得良好成效。
政策獎補添動力,農民種糧有保障。為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惠州嚴格落實各類農業政策補貼放發,并針對復耕的撂荒地由地市財政給予300元每畝補貼,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和涉農保險政策,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實行農戶不出一分錢100%納入保險范圍,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相繼出臺政策,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