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黃銹病是怎么回事,為啥這兩年大面積發生,如何才能避免?
編輯:新農鳴 來源:百家號 更新于:2022-1-7 閱讀:
經常有玉米種植戶詢問:“玉米黃銹病是怎么回事?”,其實,所謂的玉米黃銹病,在農學上被稱為玉米銹病。受氣候因素影響,近幾年玉米銹病的危害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玉米大、小斑病。那么,玉米銹病有哪些表現癥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盡可能減少玉米銹病的發生?發病后如何用藥進行防治?
玉米銹病的危害癥狀
玉米銹病屬于真菌性病害,根據病原菌不同,玉米銹病有三種類型,即由柄銹菌引起的普通玉米銹病,多堆柄銹菌引起的南方銹病以及殼銹菌引起的熱帶銹病,在我國發生銹病只有普通和南方銹病兩種類型。
玉米銹病通常發生在玉米生長發育的中后期,主要為害植株葉片,發病嚴重時也可侵染果穗、苞葉等。在發病初期,會在葉片的正反面著生淡黃色長形或橢圓形斑點,隨后會迅速凸起形成紅褐色孢子堆,孢子堆破碎后會散溢出鐵銹狀的粉色粉末,成為病原菌夏孢子,進一步侵染玉米植株;到了發病后期,病斑會形成黑色孢子堆,破裂后散溢出黑褐色的冬孢子。不管是夏孢子還是冬孢子,都是玉米銹病大范圍發生的病原菌之一。
普通銹病和南方銹病的不同之處是,普通銹病在葉片的正反兩面均可發生,而南方銹病大多發生在葉片的正面,而且孢子堆更小、顏色也較普通銹病淺,翻過葉面后,在孢子堆周圍有很多黃色光暈而不是膿皰。
玉米植株在受到銹病侵染時,由于葉片功能被破壞,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同時也會消耗養分和水分,導致植株出現早衰、干枯,籽粒干癟等,進而造成整體減產,由于南方銹病的發病速度快于普通銹病,對玉米減產程度也更為嚴重。
玉米銹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玉米銹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傳性病害,病原菌依靠風雨傳播,發生與否及發病輕重主要與以下四個因素有關。
一是和品種有關。通過對玉米生長情況的長期跟蹤表明,不同品種間的抗銹病性能不同,一般早熟品種和生長周期短的品種更容易受到銹病的侵染。
二是和產區的氣候有關。銹病是高濕型病害,當溫度達到15℃時,病原菌孢子就會萌發,普通銹病大范圍發生的溫度范圍是16℃~23℃,南方銹病為27℃左右,在溫度適宜的同時,如果空氣相對濕度達到90%以上,銹病的發生就會較為嚴重。這就是為什么近兩年我國部分玉米主產區銹病發病嚴重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是和種植玉米的地勢及土壤狀況有關。通常低洼地的通風透光條件不好,如果種植密度再過大,就特別容易引起銹病的流行。
四是和施肥習慣有關。不注重施用有機肥,尤其是偏施氮肥,容易造成玉米植株徒長或抗病性能下降,銹病的發病率更高、發病也較重。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