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種子產業趨勢展望: “后臨儲時代”種業迎來新動力
編輯:中國農業網 來源:中國農業網 更新于:2018-2-28 閱讀:
轉基因玉米憑借抗蟲和抗除草劑優勢,作為飼用作物阻礙較小,未來商業化推廣是大勢所趨。據農業部和全國農技中心統計,國內玉米種植面積約5億畝,玉米種子市值約280億元,參考美國、巴西等轉基因玉米生產國80%以上的滲透率,預計國內轉基因玉米種子市場空間可達200億元以上。
筆者認為,在轉基因商業化進程中,國內種業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一方面,大多數不具備研發能力的中小種企將被快速淘汰,行業集中度將明顯提升,研發優勢突出的大型企業將重新分割市場。另一方面,推廣中將形成兩類具有不同優勢的企業,衍生出兩種盈利模式:一種是具有前端轉基因技術的科技平臺,通過將傳統品種轉化為轉基因品種賺取技術費;另一種是擁有良好種質資源和優質品種的傳統種企,與科技平臺合作,實現技術升級。
服務社會化是大趨勢
2018年是全國土地確權登記的最后一年。數據顯示,2016年土地流轉面積達4.7億畝,超過家庭承包面積的35%。專業合作社、規模化農戶是土地主要去向。
2017年6月,農業部發布《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用5年左右完成農村集體產權(特別是經營性資產)制度改革。財政部發布《關于在糧食主產省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的通知》,在13個糧食主產省區選擇200個產糧大縣,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
中國土地碎片化及勞動力的老齡化和轉移,農業生產各種問題非常突出和復雜,如何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關于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關于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的指導意見》等明確,中央財政支持以農業生產托管為重點的社會化服務。據悉,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資金6.53億元,集中支持237個農業綜合開發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目前,全國農業生產托管面積已達2.32億畝,服務組織達22.7萬個,服務農戶3600多萬戶,涌現出全程托管(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農業共營制等托管模式。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主要包括:農業市場信息服務、農資供應服務、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服務、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農機作業及維修服務、農產品初加工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等。
種業將進入寡頭時代
2015年以來,跨國農化巨頭尋求抱團取暖的機會,開展了新一輪的兼并重組競賽:陶氏與杜邦合并、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拜耳收購孟山都、巴斯夫收購拜耳等,全球種業格局重新劃分。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