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科技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中國農業網 來源:中國農業網 更新于:2018-2-28 閱讀:
縣域金融助力科技能人返鄉育種
在積累了足夠資金,并對市場中的蔬菜種苗有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后,他開始嘗試進行種苗研發工作。由于種苗研發所需檢測等設備的一次性投入非常高,私人企業很難負擔。
企業的優勢在于能夠直接對接市場。因此,旺林農業負責提供市場所需種苗特征和符合研發要求的種苗母本,科研院所依此申請項目,以此將政府、科研機構和市場資源有機結合。在研發過程中,旺林農業為科研機構提供實驗所需場地等資源。“研發階段結束后的種苗試驗工作主要由我們來完成,一邊掀開一個種苗試驗大棚的簾子,“我們通過調節不同溫度、濕度、種植間隔等,來適應主要潛在客戶的種植習慣和種植條件,測試種苗的產出水平。”
旺林農業同科研院所資源對接發揮各自優勢,離不開縣域金融力量的支持。今年我們還在農行壽光分行以大棚做抵押貸了100萬元,用來補充支付種苗母本。如今,旺林農業研發的種子以及其所產蔬菜已銷往全國各地,還承擔了部分大城市周邊農場的定制化蔬菜種植的種苗供給。
多維扶持政策推動可持續發展
壽光種業得以持續發展,政府扶持的作用不可小覷。
據壽光市金融辦主任張宏雨介紹,壽光市政府為地方種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土壤。2017年2月,壽光市政府發布文件《關于進一步扶持蔬菜種業發展政策》(以下簡稱《政策》),結合新《種子法》相關要求,為進一步推進蔬菜種業發展,加快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提升蔬菜種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對于種苗繁育及加工企業,《政策》給予了土地、設備等生產資料方面的幫扶,尤其對于入選國家骨干種業企業以及濰坊市級以上標準化、育繁推一體化種業生產基地的,進行一次性20萬至50萬元的補貼獎勵,以推動地方種苗生產、加工,從民間的零散化逐步走向規模化。針對研發這一工序,《政策》重點關注隊伍建設和種質資源庫的建設運營——當地政府支持蔬菜種業科研機構通過兼職、掛職、簽訂合同等方式,開展人才合作交流和商業化育種工作。同時,積極推動當地種業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建設工作。另外,《政策》也將推進蔬菜種子質量和健康檢測中心建設以及財政補貼開展蔬菜種子、種苗質量檢驗和健康檢測方面的工作。
從民間力量到政府支持,壽光一直在探索農業特別是蔬菜種植產業的現代化種植方法。通過多方努力,壽光市正在走上一條將種苗生產、研發作為突破口,改善地方產業結構、人才需求、農戶收入的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