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種子行業深度變革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編輯:佚名 來源:央廣網 更新于:2017-3-28 閱讀:
同時,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原先依賴制種業務的種子企業高速發展難以持續,轉型育種業務成為多數種子企業的選擇之一。種子行業這一年可以說是深度變局,制種業轉型將走向何方?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認為:
張子雨:要想有好收成,少不了要有好種子。種子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農產品的產量和銷售情況,這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新設施。
在之前一段時間,國內的種子引起了一些關注,有報道說,在大豆等農作物當中,國外種子占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
要想保證農業的平穩健康發展,我們有必要對產業的各個環節都有充分的管理能力,這也要求,種子問題,必須要運用行業內部的原生力量,才能找到根本的解決辦法。
從國際市場來看,杜邦與陶氏化學正式合并、中國化工集團以收購先正達的股票,拜耳和孟山都經簽署并購協議,這給全球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大型公司的并購將產生實力更強的競爭者,最終可能導致壟斷,而另一方面,也可能帶來產業的洗牌。
而國內的種子企業則在這這當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定位。有數據就顯示,自2010年開始,全國種子持證企業數量在持續減少,規模在不斷擴大,2010年以來減少了40%以上,以知識產權作為競爭力的企業在逐步增加,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
不過,從增提來看,目前我國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的種企僅有不到300家,種子行業的集中度仍然較低。
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資本層面的融合有必要加速進行,比方說像隆平高科,去年就計劃購買德瑞特的80%股權,而這家德瑞特是國內蔬菜種業企業中具有高度系統優勢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之一。
通過資本市場來尋求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對種子企業是非常值得嘗試的方式。而在尋求合作的同時,企業也要進行自己的業務轉型。根據一些企業的說法,在前些年,種子行業承接的是對外制種服務,說白了,就是國內企業負責種子研發,而銷售則要提上外國企業的牌子。
最近幾年,隨著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有很多種子企業也找到了自己的升級之路。比如2001年成立的華美種業,在從事多年的對外制種業務之后,現在也在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因實驗,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尋找制種業務的新突破口。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