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種企創新力提高 企業申請新品種權數量超科研單位
編輯:佚名 來源:中國網 更新于:2017-10-20 閱讀:
“國內外的實踐證明,企業強則種業強,種業強則農業強。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種子企業的做大做強!痹谵r業部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吳曉玲表示,十八大以來,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推進企業主體地位的建立,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談到種子企業,吳曉玲說,長期以來,我國的種子企業存在多小散弱的問題,為了發展現代種業,2011年,國務院出臺了8號文件,明確了企業是現代種業發展的主體。這幾年,農業部強化法律制度建設,加強新品種保護,為企業特別是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開通了品種審定的綠色通道。另外,還強化種業體制改革,促進科研單位和企業合作,促進科研單位的成果轉化,同時制定出臺扶持政策,促進種業的科技人才、科研資源向企業流動。我們還強化政策項目的扶持,為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免征所得稅,通過建立現代種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注入種業,促進企業的兼并重組,做大做強。
吳曉玲說,這些年,通過農業部不斷地努力,推進企業做大做強,可以說,我國的種子企業有了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特別是,市場集中度明顯提高,F在種子企業數量已經由2011年以前8700多家減少到4300多家,減少了一半,這個力度是非常大的。再有,前50強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35%以上,這比五年前也提高了5個百分點。
通過這些數字說明,我們企業“多小散”的狀況有了一個明顯的改善。同時,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加強。這幾年由于政策好,鼓勵企業創新,企業不斷加大科研的投入,據統計,現在企業前五十強每年的研發投入能夠達到13.8億元,已經占到了銷售收入的7.4%,應該說非常接近國際上的研發投入。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企業的創新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企業和自身相比,新品種保護的申請量比過去五年翻了一番。同時,從2016年開始,企業申請新品種權的數量已經超過科研單位。
在品種審定方面,企業的創新能力也開始顯現,目前國家審定的玉米品種超過一半是企業選育的,水稻有超過2/3的品種是來自于企業,這說明,現在種子企業的創新能力已有顯著提高,企業不光是市場的主體,現已成為育種創新主體。
另外,我國企業的實力不斷增強。據統計,注冊資本達1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比2011年增加2倍多,F在上主板和創業板的上市企業有10家,新三板掛牌的有45家,這些上市企業的總市值已經超過千億元。現在種子企業已經不光是以前的開門店、賣種子,現在大量投入提高科研、檢驗、加工等能力建設。
上篇:
下篇:












甘公網安備 62090202000197號